寒衣节 · 文明祭丨关于寒衣节的来历和传说

  • 来源: 互联网   2021-11-04/17:01
  •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我们又一传统的祭祀节日,那就是『寒衣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一并,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祭祀节日。

    寒衣节1111

    11月5日就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了,而关于寒衣节的由来,其实有好几种说法: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这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这也是关于寒衣节由来比较玄幻的一种说法。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是卖不出去,于是,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在她的棺材前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

    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江苏“红豆饭”传说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

    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时至今日,寒衣节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既有祭奠先祖的习俗,也有祈求平安之意。

    烧纸

    而在祭祀形式上,我们也有了更文明的方式:在网上追思故人。

    寒衣节期间祭祀活动随之增多,环境与安全隐患问题也随之凸显。伴随着秋冬季节火情高发,疫情又有反复。全国各地文明办、民政局等部门日前发出“寒衣节”文明祭扫倡议,积极倡导文明祭祀,建立无烟尘、无纸屑、无污染的环保祭祀、文明祭祀新风尚。

    思念堂作为行业领先的网上祭祀平台,再次呼吁广大用户,请选择网上祭祀等绿色、节俭、文明的祭祀方式,推动移风易俗,传播文明新风,展示文明祭奠良好的精神风貌。目前,思念堂针对网上纪念堂,已上线全新的『寒衣节』专属祭祀供品。有全新的“寒衣套装”和“防寒棉鞋”等虚拟供品可祭奠,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仙逝亲人的哀思需求。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