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成法院被执行人的捷信: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海量投诉谁的责任?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贝多财经   2020-10-26/08:44
  • 继10月10日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时隔10天再被另一处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达18.3万元。

    贝多财经发现,今年10月20日,捷信再次新增了一条被执行人记录,执行法院为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为182923元(约18.3万元),对应的案号为(2020)苏1302执4596号。

    频成被执行人的捷信:业绩持续下滑、投诉络绎不绝,未来堪忧

    事实上,这已经是捷信今年10月份以来第二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据贝多财经此前消息,捷信曾于今年10月10日被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40015元,执行案号为(2020)津0116执9826号。

    根据企查查信息,捷信自2020年以来已有第9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记录,合计执行标的达53.4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为18.3万元,即最新公布的一条被执行人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捷信还频频陷入负面风波。今年早些时间,捷信被指大规模裁员,且暂停了医美分期业务。与此同时,捷信也接连成为法院的被执行人。此外,捷信的营收、利润水平也在下滑。

    关键指标现天花板

    资料显示,捷信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唯一股东为捷信集团(Home Credit N.V.)。根据工商信息,捷信的注册资本为70亿元,实缴资本30亿元。早前,捷信曾申请增资至80亿元,至今未完成增资。

    据了解,早在2017年12月,原银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捷信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的申请获得原天津银监局批准。若完成增资,其注册资本将增至80亿元。截至目前,捷信仍未落实该项增资。

    另一方面,蚂蚁集团也携蚂蚁消费金融加入战场。今年9月17日,A股上市公司千方科技(SZ:002373)公告称,蚂蚁消费金融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注册资本为80亿元。从注册资本来看,蚂蚁消费金融就已超越捷信,也必将挤压市场。

    就捷信自身来看,截至2020年3月末,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份和直辖市、311个城市。业绩表现上,2018年,捷信的营业收入增长39.69%至185.16亿元,净利润增长36.56%至13.96亿元,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位列前茅。

    频成被执行人的捷信:业绩持续下滑、投诉络绎不绝,未来堪忧

    但在2019年,捷信的经营规模不增反降。数据显示,2019年,捷信实现营收173.22亿元,较2018年减少6.45%;净利润11.4亿元,较2018年的13.96亿元下降18.34%。以此来看,捷信的业绩水平在下滑。

    根据“捷赢2020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3月末的第一季度,捷信实现营收41.57亿元;净利润0.3亿元,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2.93亿元骤降89.76%。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捷信的不良贷款率为3.79%。其中,不良贷款率在2019年末为3.6%,上涨0.1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5%。据了解,其不良贷款率在2018年末为3.98%,2017年末为3.82%。

    贝多财经了解到,作为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曾冲击港股上市,差一步成为真正意义上首家上市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过,捷信的港交所IPO之旅最终以“撤销”而告终。

    频成被执行人的捷信:业绩持续下滑、投诉络绎不绝,未来堪忧

    捷信集团方面表示,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捷信集团决定不再推进HCNV(捷信)的上市进程。同时,捷信称其公司资本充足,目前不需要通过上市来保持在各地市场的业务增长。

    消费投诉络绎不绝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获取低成本资金,捷信发行了多期债券和ABS产品融资。截至目前,捷信共发行17期ABS产品,合计发行规模达到437.87亿元。其中,2020年以来已发行三期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

    据了解,中国是捷信的主要市场。此前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达到209.05亿欧元,中国占比超过6成。其中,现金贷是捷信的业务重心,期内占比达到70.5%。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关于捷信贷款利率的投诉从未断绝,主要聚焦于“利率超监管规定”、“收取不合理费用”、“暴力催收”等。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有用户在捷信借款被收取了8000元的服务费,但未提供针对的服务及发票。

    今年8月中旬,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梅恺威在接受和讯网对话时曾谈到,在实际操作中,设定较高水平的利率上限不仅不会损害市场,而且还有助于限制正规贷款方的掠夺性做法。

    频成被执行人的捷信:业绩持续下滑、投诉络绎不绝,未来堪忧

    今年9月,张科(化名)投诉称,其于2018年在天津门店办理消费贷65000元,后续合同和实际还款金额不符,利息已经超出国家保护利率。根据介绍,张科已还65000元后,还需要支付7万多元利息。

    张科认为,捷信存在非法行为,要求归还已还多余利息充当本金,利息调到国家规定利率。同时,捷信的工作人员还在晚上8:00左右进行上门催收,导致现户籍住房里老人孩子受到惊吓,且客服人员不正面回答违规点,不予解决问题。

    截至10月20日,聚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捷信收到的投诉均达到上万条,贷款利率高及保利催收为主因。事实上,捷信早前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其现金贷产品的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31%,均高于24%。

    但尽管如此,捷信的综合贷款利率在逐渐下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多个判决文书中,捷信方面一审起诉时表示自愿调整为按年利率24%的标准主张利息及逾期利息。

    另据了解,今年2月26日,捷信消费金融CEO Roman Wojdyla发布内部信称,捷信消费金融将开启线上化转型。伴随着转型的同时,捷信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同时,其医美分期业务已经于2月24日全线冻结,待疫情结束后解冻。

    今年9月16日,还有消息称,捷信线下销售员工将转岗美团送外卖。对此,捷信相关人士回应称,经公司内部核实,该消息消息不属实,“若情况属实,如此重大的事情将会由捷信和美团出来宣布,目前双方都没有这样的安排”。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