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15一些电商企业间的“电商价格战”最后由发改委以“存在价格欺诈”的定论收场。进入今年6月,各大电商又都纷纷活跃,但更多是力求在文案上压过对手,“电商战”变成了一场“文案秀”。
6月6日,在本轮“文案秀”中一直沉默的行业老大天猫首度发声。天猫宣布启动6月年中大促,自掏2亿元直接回馈消费者。
天猫副总裁王煜磊表示,所谓电商价格战,实际上是厂商的营销秀、公关秀和文案秀。“电商价格战”的已经成为“抢眼球大赛”,只有广告商成了最终获益者。
王煜磊称,天猫6月份的促销将按年初计划进行,此次将不投入市场推广费用,而是拿出2亿元现金直接发放给消费者。“消费者不该用来被忽悠来消费,商家更不应该被压榨做炮灰。天猫有能力也愿意通过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向补贴,来打造一场真正反馈消费者的购物盛宴,让消费者切实获益,而不是让广告商成为最终得利者。”
在去年的价格战中,各大电商网站最终狼狈不堪。由于被大量消费者投诉为“忽悠”,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有关人士在调查后认为涉嫌价格欺诈,以官方道歉收尾。同时,由于大多自主经营式网站将促销费用转嫁给供应商和商家,不少参与促销的商家发现最终并没赚到钱甚至亏钱,成为价格战最大的输家。
而广告商却“莫名其妙”成了最终获益者。来自艾瑞等研究机构监控数据显示,今年过去的1个月左右时间,电商行业在网站、电视、分众等各类广告商处投放的广告已经超过4亿元,一场价格战下来,只有广告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花样百出的“促销”被证明只是闹剧,成为京东等对“低价”欲说还休的主要原因。对此,有央媒评论指出,中国电商企业起步时间并不长,在业务推广和营销过程中除了价格战,似乎没有别的手段,看似获利的消费者往往也因为“一哄而上”的抢购影响到购物体验。如果只有价格战,精明的消费者早晚会“视而不见”,甚至难以再激起购物热情。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