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大麦,开启大文娱新纪元?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港股研究社   2023-10-08/15:45
    • 正文

    被“精心呵护”长达十年后,阿里大文娱在今年终于踏上了关键节点。

    3月份,阿里“1+6+N”组织大变革后,大文娱集团独自上路。8月,“分家”后的第一份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集团成功大幅扭亏,实现了首次季度经调整后盈利。而时隔一个月,旗下阿里影业收购大麦网,阿里大文娱迎来独立后首次重大生态调整。

    不过,虽然票房成绩表现喜人,与此同时IP衍生及商业化能力在持续增强,2023财年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23%,但如何更好地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持续释放内容生产、互联网宣发、衍生品变现等环节构成的商业链条的价值,是阿里影业一直以来在探索的问题。就此,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补足变现渠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当前线下娱乐的日趋繁荣,也相应给了阿里影业发力动机。

    可以看到,随着线下消费强劲复苏,尤其是线下演出市场空前火爆,国内各种大小型演唱会强势回归,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观众人数达6223.66万人次。

    这种情况下,阿里影业需要找到串联点,促进上下游资源的持续整合,而大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据了解,大麦从2017年开始即稳坐行业老大的位置,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70%,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火爆,也迎来了业绩大增,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大麦交易总额(GMV)超40亿元,环比上一季度增幅超100%。

    这样的以构建完善生态为目的的业务结合,也契合了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到,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截至目前,老玩家比如腾讯,在影视方面,上游背靠阅文集团等创作平台,从源头上导入源源不断的IP内容,而中游则手握腾讯影业等影视制作公司,下游则有微信、腾讯视频等宣发分发平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新玩家如抖音,在音乐、票务、网络文学、综艺、电影产业等细分领域广泛撒网之后,也在前段时间正式成立了新的文娱部门,统一规划管理大文娱业务,目的同样是实现进一步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与此同时,随着目标群体对内容创作的需求升级,文化娱乐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回归价值创造,近年来,《漫长的季节》《狂飙》等精品剧集的不断涌现,就是这种“内容至上”潮流的具体体现。

    而无论是内容价值的创造,还是商业价值的创造,都不能忽视对产业下游较为丰富的基建资源的改造。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影业+大麦”是阿里大文娱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同步提升。正如前文所述,让阿里影业的与大麦网的优质IP双向反哺,无疑意味着内容价值的再造,而跨产业链的呈现,同时也意味着商业价值的再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文娱行业奔赴发展价值的提升,也处在很好的时间节点。当下,文娱消费市场已重回正轨,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短视频、在线视频、手机游戏、在线音乐、泛娱乐直播、电影演出、手机动漫等行业的月活用户规模全面攀升,分别上升至9.62亿、8.14亿、6.25亿、5.90亿、0.76亿、0.58亿、0.54亿。

    此外,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发布,又掀起了新一轮文娱消费的热潮。在市场和政策的东风中,阿里大文娱将大麦网并入阿里影业,促进业务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意图明显。

    另一层意义是,若阿里大文娱集团后续将冲刺上市,此次内部业务的整合或将埋下一个重要伏笔。

    阿里巴巴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时,高层就曾提及,“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而截至2023年6月30日,阿里大文娱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63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加之此次业务板块的深度协同,集团提升盈利能力得到更大合力。因此,可以期待大文娱板块取得更大程度的升级进化。

    作者:坚白

    来源:港股研究社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userinfo.nickname}}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