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业绩超预期股价狂飙 后疫情时代美团能否实现“超级平台”梦?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港股研究社   2020-05-26/16:16
  • 5月25日,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公布了2020年Q1财报。从财报来看,在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美团营收出现同比下滑,但高于市场预期;调整后的净亏损同比扩大,但好于市场预期。

    据港股研究社调查显示,财报公布前,美团股价便实现绩前抢跑,当日以6.16%的涨幅收盘,报125.8港元。今日开盘,股价依旧高开高走,截至目前,涨8.35%,报136.3港元,依据实时汇率,市值涨至1019亿美元,成为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国内第三家市值迈过千亿美元门槛的互联网公司。

    图源雪球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线下实体行业遭受巨大冲击,美团相关业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一季度的股价也因此受累。但近期,美团股价已经从疫情冲击的阴霾中走出,且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资料显示,该股年内已累升16%,自3月低位更反弹近7成。

    业务层面来讲,随着疫情的好转,美团的相关业务也在全面复苏当中。不过,当下疫情仍未彻底结束,美团的各项业务也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之中,仍存不少挑战。结合目前的行业概况及这份最新财报,港股研究社将对美团当下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解读。

    营收同比下滑但超市场预期 净亏损同比扩大

    从财报来看,一季度,美团实现总收入167.5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1.73亿元,同比下滑12.6%,但高于市场预期的161.14亿元。期内,净亏损15.78亿元人民币,好于市场预期的16.4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4.32亿元。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2.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9.4%。

    从业务层面来看,一季度,餐饮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同比减少5.4%至人民币715亿元。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减少18.2%至15.1 百万笔,不过,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餐饮外卖业务的变现率由2019 年同期的14.2% 降至13.3%。因此,于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减少11.4%至人民币95亿元。

    到店、酒旅业务受影响收入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币31亿元,经营溢利同比下降57.3%、环比下降70.8%至人民币680.2百万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4.7个百分点至22.0%。

    期内,包括单车、美团买菜在内的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4.9%至42亿元。按季计算,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经营亏损由上个季度的13亿元扩大3.4% 至今年一季度的人民币14亿元。经营利润率由上个季度的负值21.7% 扩大至今年第一季度的负值32.7%。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经营亏损同比收窄, 经营利润率改善了32.3个百分点。

    财报中,美团称,在2020年余下时间,预计包括持续的疫情预防措施、消费者对线下消费活动的信心不足以及商家关闭的风险等因素将继续对业务表现产生影响。不过,美团CFO陈少晖表示,疫情对于推动行业线上化的长期趋势是正向积极的,同时,美团也将持续关注平台商户和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帮助商户恢复经营将是我们今年的重点”。

    可见,庞大的美团帝国也没能抗住一季度疫情的冲击,这或许也是美团近期大力拓展共享行业,增强自身壁垒及抗风险能力的动机所在。那么,美团这份一季度的财报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营收增速持续下滑 后疫情时代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一季度,美团营收同比减少了12.6%,一方面是有疫情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美团营收增速的放缓也已经是偶然。放眼2019年各个季度可见几分端倪。2019年Q4的营收增速为42.2%,Q3为44.1%,Q2为50.6%,Q1 为70.1%。可见,美团的营收增速早已经走上了下滑的趋势。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下滑,只不过在疫情的作用下被放大了。

    从用户数上面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团的交易用户为4.48亿人,同比增长8.9%,活跃商家数目为610万户,同比增长5%。相比之下,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为6.28亿,单季度新增4290万,同比增长42%;阿里巴巴国内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达到8.46亿,国内年度活跃消费者7.26亿,同比增加7200万,单季增长1500万;京东的活跃买家同比增24.8%至3.87亿。虽然,与这些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赛道和目标人群存在着一些区别,但从美团的用户增速来看,已略显疲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口流量红利的见顶,美团要想重回营收增速的历史巅峰并不容易。

    眼下,虽然国内疫情逐步好转,线下实体行业也陆续恢复,但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大流行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不确定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的隐患。何况,阿里巴巴会继续抢夺本地生活的市场份额。

    外卖平台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或难以进一步突破

    作为美团核心的外卖业务,一季度受大环境影响尤为严重,餐饮外卖业务在供给端及需求端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自2020 年1 月20 日至2020 年2 月20 日,地方政府发布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服务供给侧短缺及餐饮外卖业务的订单量急剧下跌。随着交易额的同比减少,营收下滑11.4%至95亿元。

    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全国各地的有序复工,越来越多餐饮商家开始恢复营业,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逐渐恢复。在平台和地方政府消费券以及商家促销的推动下,5月6日,美团外卖超过70%的商家日常食品外卖订单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60%以上,超过30%的商家的每日订单完全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

    不过,随着阿里巴巴对本地生活市场份额的不断争夺,这将加剧美团的竞争风险。据《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在线餐饮外卖订单量份额分布中,美团外卖所占份额达51.8%,饿了么为47.4%,市场份额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阿里巴巴公布的新一季财报中,尽管阿里巴的本地生活服务下滑了8%,但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的资源和技术正在为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赋能。阿里巴巴透露,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和季度中,有超过40%的外卖新用户来自支付宝。长远来看,依仗阿里巴巴强大的生态版图对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3月中旬,阿里本地生活推出七项商家赋能计划,其中低佣金便是让商户转向饿了么的直接原因。阿里明确承诺其外卖平台的佣金比其他平台低3%~5%。不仅如此,财大气粗的阿里还斥资降低中小餐饮商家营销成本,进一步拉拢商户。4月13日,饿了么宣布在全国80个城市包下了近4万块户外广告、10万个酒店电视广告位和480万台互联网电视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给各地中小餐饮商家,帮助他们播放广告。这也是阿里“春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地生活大战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

    另一方面,借着疫情对商家线上化的推动,顺丰上线的“丰食”微信小程序,也引得行业极大关注。顺丰虽然是选择的“企业订餐”,但实际上早已布局了各种同城业务,包括商超,医药,生鲜等各种相关配送领域。如今,再次加码餐饮外卖业务,虽然目前难以打破美团、饿了么“2家独大”的局面,但若长期深耕,对美团的威胁也是不容小觑的。

    那么,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团要想维持或是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恐怕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到店酒旅业务受疫情冲击大 仍然处于恢复期

    除了外卖业务面临挑战,一季度美团的酒旅到店业务同样不容乐观。期内,这一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1.1%至31亿元,经营溢利不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有所下滑。美团的国内酒店消费间夜量同比下降45.5%,环比下降61.0%至42.8百万。

    因大多数的到店服务类别被归类为非刚需或娱乐相关服务,自然逃不掉疫情的冲击,使得这一业务的佣金收入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幅下降50.6%及62.6%。同时,到店商家对在线营销的需求也受到严重影响,尤其点击付费类在线营销产品的销售受到了阻力。要知道,在上个季度中,该产品贡献了大部分到店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不过,美团为帮助商家恢复,推出了多种扶持措施,比如减免佣金、延长年费有效期以及获得优惠利率的商业贷款等。为刺激消费,在线化能力推进安心系列项目,如“安心码”等项目。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酒旅到店业务已经处于逐步恢复的过程。数据显示,5月初内地酒店收入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2%。在5月10日的一周,到店流量方面,美团点评及口碑等应用的流量已恢复至公共卫生事件前的71%及58%水平,而到店销售也自3月份回升53%。

    美团也联合25万家酒店推出“安心住”活动,受益周边游需求释放带动酒店间夜量和景区门票预订快速回升,相比传统OTA平台本地化场景更多,结构性优势更强。但由于线下消费场景恢复相对较慢、品类差异较大,消费者信心恢复尚需时间,存在逐步复苏的过程。这意味着这一业务在Q2的收入端仍将承压。

    重启“充电宝”加速冲刺“超级平台” 这将赋予美团怎样的想象空间?

    近期,美团动作频频。

    一方面,基于今年一季度新业务的较好表现,美团配送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品类。财报显示,一季度,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9%至人民币42亿元。美团表示,在配送方面还将数字化助力1000万家门店,提供20万个深度配送解决方案,并且继续向社会开放提供300万个就业岗位。于美团而言,品类的拓展能够提高美团在非高峰时间的订单量,提升配送网络的效率,而单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运营成本,也能够帮助美团平台提升用户数和活跃度。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团又重启了共享充电宝业务。这一曾经被美团叫停的项目,在美团看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在美团的战略思维中它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形成“三电一兽”格局,并占据了市场超90%的份额。在共享充电宝烧钱大战告一段落,用户教育完成,行业整体盈利时,美团挥刀收割“三电一兽”的这一行为,既让作为初创企业的后者面临倒闭或被收购等洗牌风险,也表现出美团意在打造超级平台,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王者的野心。

    实际上,不管是美团配送还是美团重启充电宝业务,这背后体现的都是美团超级平台的战略思维。

    美团希望搭建一个拥有庞大DAU 规模的超级平台,以增强其自身壁垒。所以,美团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做大平台的DAU规模,只要是具有流量价值美团都会大力去拓展,单车、充电宝等业务的开展便是如此。另一方面,美团希望深耕产业链,利用自身在下游的积累、对行业的理解和自身的技术优势带动上游供给侧改革,从而达到提升产业链价值并增强自身壁垒的目的,餐饮 ERP、快驴等业务开展便是基于这一逻辑。

    一旦美团建成这个超级平台之后,美团对内可低成本获客、哺育引流新业务,对外可树立壁垒御敌、实现对单业务线公司的降维打击。对行业壁垒不深的新业务,美团过往之处基本上都能实现顺利收割;对于有很强壁垒的业务,美团也往往能攻破敌军的防线,从而分得一杯羹。例如在 OTA、网约车、外卖领域,美团都是后发先至,在原市场竞争格局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利用超级平台的优势实现反超或占据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美团对共享充电宝的布局,并不仅仅在于要与行业展开竞争,美团更大的意图在于通过更多的线下场景实现对超级平台战略的落实。当然,随着布局的不断拓展,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是美团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这些业务要在短期内实现盈利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结语:

    总的来讲,今年一季度美团的这份财报受疫情冲击不小,但公司核心成长逻辑未受疫情影响,长期或更受益于线上消费习惯强化。这或许也是美团被机构们看好的主要原因所在。

    截至北京时间5月25日,彭博跟踪的45位分析师中,41位给予美团“买入”评级,4位给予“持有”评级,无“卖出”评级。随着美团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版图的愈发完善,美团依旧稳坐本地生活领域的龙头位置。不过,当前美团的各项业务挑战依然巨大,在充满不确定的2020年,美团接下来的表现究竟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