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香港IPO 百威亚太的上市计划为何会谈崩?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港股研究社   2019-07-15/17:20
  • 百威亚太拟在香港上市的事情可能算最近港股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事情之一了。

    这宗原本有望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的新股,在原本将要定价之际突然“刹车”,引得市场一片哗然。

    消息公布后,百威英博的股价一度大跌4.4%,收盘价为86.94美元,收跌3.04%。

    百威英博为何会对百威亚太的IPO之路按下暂停键?仅仅只是因为其所述的“现行市况”等因素而终止的吗?

    说好的香港IPO  百威亚太的上市计划为何会谈崩?

    上市夭折 有何难言之隐?

    今年5月10日,百威亚太便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请,并于6月14日、7月2日先后更新了通过聆讯后的招股书。7月5日,百威亚太正式招股,招股价介于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之间。

    按照百威亚太的招股书资料显示,百威亚太最高发行价在47港元,总共发行16.3亿股份,其中5%为公开发售,95%为国际发售。按最高定价,百威亚太的募资额在765亿港元左右,市值约在4982亿港元。

    而疯狂募资的背后其实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据GlobalData统计,2018年亚太地区占全球啤酒消费量的37%,预期2018年-2023年将贡献全球啤酒消费量增幅的47%,成为全球最大啤酒消费市场。

    其中,中国的啤酒消费量占整个亚太地区的66%,占全球啤酒消费量的25%,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市场。但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为35升/年,与墨西哥74升/年、美国71升/年、巴西60升/年相比较低,因此中国的啤酒市场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可见,中国啤酒市场潜力巨大是百威亚太选择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而选择在香港上市也有利于对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韩国和越南等地进行市场并购与重组,同时利于提升旗下啤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对百威亚太来讲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之计。

    而这看起来一箭双雕的计策却被“喊停”,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仅仅是因为百威集团所谓的当前市场状况不好的原因吗?

    此前,尽管百威亚太契合了今年火爆的“大消费”和“抽烟喝酒”题材,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威亚太的公开发售并没有像中烟香港一样,在香港获得热捧。

    当然,也还是实现了逾10倍的超额认购,那么,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出在占大头的国际配售环节。

    百威公司认为定价合理,自信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不担心认购不足的可能。据悉,百威亚太路演现场来的投资人很多,但观望者多于下单者。加之,百威亚太此次IPO并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表现过于自信。而在没有基石投资者,没有知名机构背书,没有相应的限售期,在市场看来,就会让投资者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公司一旦未能获得投资者认可,股价将可能迎来巨大波动。

    此外,据香港媒体报道称,有长线基金因市况和外围经济问题,退出百威亚太IPO认购,这导致其他机构投资者“压价”或减少认购数量。

    那么,面对国际配售部分的数量认购不足,亚太百威的IPO就只能下调价格或者终止发行。作为承销方,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认为其估值过高,定价应该是在其最低招股价以下,但在这一方面百威和他们的意见不一致。

    投资者们认为它太贵了,而百威也不愿意压低其股价,这也是其这次IPO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百威为何执意将股价定在高段位呢?

    事实上,百威此次赶来香港上市也是背负着另一使命来的。

    也就是替母公司还债。其招股书中也写明了,本公司会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全数偿还结欠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

    其母公司百威英博靠着一路并购,经过1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巨头。2018年,百威英博卖出了超500亿升啤酒,实现营收546.2亿美元,净利润43.7亿美元。

    但其疯狂扩张的背后却是债台高筑。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9%,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要50亿美元,而商誉在它的总资产中占比达57%,如果扣除商誉部分,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58%。

    目前百威英博的高负债已经被多方关注,2019年3月,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对其评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目的也将其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

    百威英博最近一次的大规模收购是在2016年,当时其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一大啤酒商SABMiller(南非米勒),这导致百威英博公司债务急剧上升。

    或受负债影响,此后百威英博先是将华润雪花49%股权出售给华润集团,然后分别以28亿美元、78亿美元的售价,将南非米勒西欧资产和东欧资产出售给朝日啤酒。

    在2018财年,百威英博还宣布分红将减少50%,节约40亿美元用于偿还因收购SAB米勒而欠下的高额债务。

    可见,百威英博派子公司上市圈钱的目的十分清晰。而这在外界看来却并不是那么的靠谱,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很多投资机构不愿意买单了。

    对百威英博而言,股价定价太低也解决不了它的资金链问题,因此目前百威亚太上不上市对它而言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未来百威亚太是否会重启上市计划,重启后会如何?他还是重回港股市场吗?

    说好的香港IPO  百威亚太的上市计划为何会谈崩?

    百威亚太未来IPO发展将在何方?

    有分析称,即使此次百威亚太没能在中国市场成功上市,未来也会在在其他市场谋求上市,也不排除将来在进一步完善财务数据之后再次尝试香港市场。因为面对母公司如此高的债务,如若不能上市的话,便无法解决它的资金链问题。

    未来百威亚太的上市之路会如何,我们且不得而知,但就目前其母公司和其自身的状况来看,其上市之路也并不是那么的平坦。

    事实上,百威亚太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便不是那么的令人乐观。从财务报表资料来看百威亚太的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现了下跌,从2018年一季度的3.75亿美元下滑到2019年一季度的0.9亿美元。

    不仅如此,在业务板块上,其招股书中表示从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减少了1.1%。而员工数量方面也进行了裁减,2019年3月31日的全职员工总数为3.06万人,相比于2018年末的3.15万人下降约3%。而这其中中国地区的裁员数量为最多,全职人员数量从2018年末的2.61万人下降至一季度末的2.53万人,裁剪了800多人。

    随之而来的是经销中心和粮酒厂数量的减少。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地区经销中心数量从18个减少至17个,酿酒厂也从去年末的35个减少至33个。

    在中国地区之外,百威亚太也不顺利。包括澳洲、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东部,2019年Q1的销量为5.09亿公升,相比较于2018年Q1的5.13亿公升略有下降;而澳洲的全职员工人数从2018年末的1438人下降到2019年3月末的1310人。

    此外,在印度地区还面临着两起诉讼,据新浪财经消息显示,印度竞争委员会可能会对百威亚太进行罚款处罚。

    未来不管其是否会重新上市,但就目前其所面对的“投资者不买单、以及其上市的目的和其自身的状况”等诸多问题来看,上市之路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