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16万份简历遭泄,内部员工参与已成“潜规则”?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邓支航   2019-07-11/15:04
  • 你是否考虑过,一则包含你个人身份和工作履历等详细信息的简历,会值多少钱?在智联招聘的员工手里,这样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被当做了商品,被倒卖至黑产商家手里2-4元/份不等,几经转手可以在淘宝平台卖到5-6元/份。

    日前,智联招聘再次曝出大量用户的个人简历信息被买卖的恶性事件。来自《中国消费者报》的报道显示,近日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的倒卖个人信息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开庭审理,涉案公民个人信息高达16万份!而这些信息被转卖者层层加价至5元左右进行贩卖。

    timg (2)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起个人信息倒卖案件里,又出现了智联招聘内部员工参与的状况。据悉,被告人卢某和王某系智联招聘原内部员工,被告人郑某是某淘宝店店主,通过网络售卖个人信息。被告人卢某作为智联招聘的销售人员,与郑某勾结,为郑某的虚假企业证件在智联招聘的资质审核中提供便利。

    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卢某利用智联招聘的内部资源,获取了超过60个企业名称,并协助郑某用PS手段伪造虚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在违规通过智联招聘资质审核后,进行个人简历信息的交易。郑某将钱款转至卢某的个人微信或支付宝账户,再由卢某转至公司的银行账户。而卢某表示自己并未从中获益,通过个人账户收钱款再转公司账户的行为得到了领导的许可。

    而另一位智联招聘的销售员王某则称,其在一开始并不知道郑某营业执照的假的,而面对公诉人对其提出“只要提供企业名称郑某就能够提供营业执照”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质疑,王某辩护称其未考虑太多。

    本案中,被告人郑某获取简历信息来源的上线除了智联招聘内部员工卢某和王某外,在之前,是从另一被告人谢某处购买所得。

    据报道,在本案的庭审中,郑某交代从解某处购买了十余万份“智联招聘”的个人信息作价2.5-5元/份不等,根据地区进行定价。

    而被告解某所掌握的大量个人简历信息是另一被告黄某采用盗取账号的手段从“智联招聘”窃取得来的。被告人黄某盗取个人简历信息出售给解某造成非法获利20余万元。

    被告人郑某将非法获得的个人简历信息通过淘宝平台以5-6元/份进行售卖,涉及的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这起案件前后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未当庭宣判。但几位被告人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定罪几乎是板上钉钉,就看判决结果的判罚的尺度了。

    智联招聘已出现多起内部员工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

    这并不是智联招聘员工首次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据驱动中国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筛查显示,已经有多起智联招聘员工作为被告被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公布。

    类似案件一:

    在一起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中,出现了和本案类似的状况。根据公开的判决书信息显示,自2016年起,被告人吴某某和智联招聘员工何某某勾结,前者多次以3元/份的简历价格向何某某违规购买智联招聘网站的企业招聘账号。

    吴某某从而获取大量求职者简历,吴某某将购买的部分简历用于公司经营后,将剩余的招聘账号以每份简历加价3元至5元不等的价格,通过网络出售给他人,违法所得人民币15000余元。

    判决结果显示吴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处罚金二万元。

    类似案件二:

    在另一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案件中,智联招聘原员工申某、李某被指控私自出售大量个人信息牟利。判决信息显示,在2016年3月至10月间,智联招聘原员工申某利用公司系统漏洞,私自将公司的155772条个人简历信息低价出售给被告人余某某,被告人余某某非法获取了其中的108543条简历信息。

    根据该判决书中公安机关出具的到案情况显示,申某伙同李某以109分虚假合同诈骗48万余份求职信息用于非法出售,其中申某从中获利96万余元。在2016年10月20日,民警在接到智联招聘方面报警后将嫌疑人申某、李某抓获,当日也将被告人余某某抓获。

    最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申某、李某和余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申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余某某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李某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类似案件三:

    在今年2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宣判的另一起案件的判决书中显示,被告智联招聘员工王某某在2017年4月至10月期间,通过伪造服务合同,违规出售企业账号,提供9800份个人简历供被告陈某下载使用,导致5000余份个人简历信息被实际下载遭泄露。

    相比上述几宗案件,王某某泄露的数量较少,且自愿认罪认罚,因此法院从轻处罚,最终王某某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简历买卖”或已成“潜规则”

    我们在公开渠道查询到的这几起案件,仅是从已公开的司法判决书获知的案件,而智联招聘业务覆盖全国,在各地主要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因此不排除有更多类似事件未经司法审判处理的可能。驱动中国记者据此推测,这几起案件仅是冰山一角,智联招聘方面所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很可能远比我们所看到要多许多。

    在本次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这起案件庭审中,有被告当庭表示“买卖简历”在整个行业可能是公开的秘密。看来买卖简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至于这些简历去向,驱动中国从一位业内人士获悉,招聘平台是个人简历泄露的主要渠道,其实一些猎头公司是从买卖简历起家的,有人单凭借买来的简历再招点业务员就能开一家小猎头公司。而一般个人简历包含的用户信息非常丰富,可用作多种用途,不过除了一般用途外,用户还有可能存在以简历信息引发被诈骗的风险。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