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投资打水漂!猎网平台揭秘“培训班三重骗”

  • 来源: 华夏晚报网   2018-10-12/16:40
  •  

    作为教育大国,我国历来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社会和大众也普遍对教育工作者有着较高的尊敬和信任。同时随着近年来教育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极为重视,在教育支出上甚至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家长们的这份信任和重视却也引起了诈骗分子的注意,近来诈骗分子冒充各种身份,利用教育之名对家长实施诈骗的案件频繁发生,造成了不少家长的经济损失。对此,全国首个警民联动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平台针对此类案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为大家揭秘三大教育类骗局。

    骗局一:“教育机构”发放补贴费用还要先转账?

    云南的申先生日前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要给申先生在校读书的女儿补贴教育费。申先生信以为真,但到达银行后,却被对方电话要求在ATM机上操作,并根据对方要求,申先生先后三次转账共计19976元到对方账户。然而对方在转账后却没了音讯,申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随后报警。

    360安全专家分析,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学生资料信息,拨打学生家长电话,谎称是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并利用家长对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以各种理由诱骗家长按其要求进行转账操作,以此进行诈骗。猎网平台提醒用户在接到此类电话时要及时向当地教育、公安部门进行咨询,不要轻信对方,更不要向对方提供银行卡等相关信息,以免被骗。

    骗局二:“孩子”突然要考研学费必须马上交?

    今年3月,俞女士收到了一条QQ申请,备注的是自己在外地上大三的女儿姓名,“女儿”解释没有像平常一样电话联系是因为自己正在上课,不方便打电话。随后告诉俞女士自己想报名学校的考研班,还发来了考研班的联系方式要她直接把学费转给对方,并一再强调时间紧急。俞女士很支持孩子的考研决定,没犹豫就向对方转了钱。但在稍后和女儿电话联系后得知女儿并没有和她进行QQ联系,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冒充孩子进行诈骗,在教育诈骗案件中最为普遍,但还是有家长不断上当。不法分子利用了孩子和家长两地分处联系不便的特点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实施诈骗屡屡得手。猎网平台提醒家长,在收到身处外地的孩子发来的涉及转账的消息时,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视频联系的方式对孩子的身份进行确认,不要盲目转账。

    骗局三:发短信要报名补习班?孩子、老师都是假!

    前不久江苏的李女士在上班的时候收到了一条短信,对方称是李女士的儿子,想报名一个知名的补习班,并发给李女士一个老师的号码。李女士随后拨通了所谓的“老师”的电话。该“老师”声称其课程是请了某知名教授过来授课,学费需一万多元,还称报名时间不多且名额有限,所以需要先报名。为了孩子的学习李女士立即向该“老师”转钱为孩子报了名,但之后和儿子见面沟通后得知并没有这么一回事,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猎网平台提示:诈骗分子利用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重视并舍得花钱的心理,假借教育培训之名实施诈骗。广大家长如果需要缴纳任何教育费用,要事先和自己的孩子及老师电话或当面确认无误后再行交钱,不要随意相信不明身份的老师或辅导班。若仍有用户不幸被骗,应立即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并到猎网平台(110.360.cn)进行举报。

    猎网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联合360共同推出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猎网平台已与全国500多个地区的公安机关建立联系,网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举报恶意程序、恶意网址、诈骗电话等。网民举报的每一条信息,都将收入猎网平台的大数据,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的线索。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