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重新定义的,不止是机器人与自动驾驶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壹观察   2018-09-22/09:36
  • 文/壹观察 宿艺

    一年半之前,新成立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其首款产品“天猫精灵X1”。尽管天猫精灵随后在智能音箱品类创造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成绩,但业内仍难以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个定位划上等号。

    9月20日举行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浅雪)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阿里巴巴机器人战略三部曲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第一天开始,梦想和使命就是机器人”。浅雪对《壹观察》透露,天猫精灵X1发布前,关于对外如何定义这个品类,内部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最后还是决定叫智能音箱,因为比较容易被消费者理解。

    不过与市场上大多数智能音箱具备明显差异化的是,天猫精灵X1背后有一个人工智能大脑——AliGenie1.0人机交互系统,让其具备了“听和说”的能力,并且随着用户群基数增长,使用和交互大数据更加丰富,深度机械学习、算法模型更加精准,天猫精灵本身的智能化体验也会不断“进化”。Canalys数据显示,天猫精灵语音助手到今天为止已经进入超过了500万家庭;市场份额中国第一,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份额第三,仅次于Google和亚马逊,并且距离亚马逊差距不足7个百分点,相比小米高出5.5个百分点。Canalys预测到2018年底使用的智能音箱数量将接近1亿台,天猫精灵等中国市场的领先智能音箱品牌仍然增长潜力巨大。根据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的数据,天猫精灵目前具备了700多项能力,连接了超过300多个品牌、1000多款的7000万台家用电器,每天训练峰值可以达到4000万次,用户平均每天使用73分钟。

    基于天猫精灵在用户层面的认可,以及丰富的大数据和深度机械学习,今年3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AliGenie2.0,主要是增加了“视觉”能力,并引入多模态交互,让机器人产品不仅具备听觉能力,还有视觉能力和情感反馈能力。浅雪对此表示,天猫精灵实现了当初的产品定义:不仅仅是智能家居语音交互人口,更是“第一代家庭陪伴机器人”。

    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宣布发布AliGenie3.0,增加了“行动”能力。机器人产品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能知道环境里到底有什么样的物体和障碍物,同时可以精准定位自己在整个环境当中所处的位置,这一点是利用了高精地图、自主定位、自主导航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之后,加载了AliGenie3.0的机器就可以感受到整个环境的空间,并且可以进行移动和行走,以及完成更多任务。

    基于AliGenie3.0,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新一代的机器人产品:“天猫精灵太空蛋”和“天猫精灵太空梭”。这两款产品除了具备天猫精灵在语义理解、语音、视觉和多模态交互能力外,还具有可变舱体空间以及双向往复的行进能力,并且可实现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标注,意味着它在整个楼宇或者是社区当中行走的时候可以做到非常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甚至是上下电梯、主动避让及防止跌落。

    浅雪为这两款产品选择了两个不同的使用场景:天猫精灵太空蛋造型比较Q萌,为全金属机身,灯光指示和交互系统方便人更加清晰的了解机器人的意图,拥有30千克的承重能力,侧面两只耳朵实际是储藏室的门,可以帮人配送和运输一些货物,浅雪笑称:“搬几袋大米毫无压力”,具备自动巡航充电和全天候服务能力。

    阿里未来酒店总裁王群介绍称:今年双11期间天猫精灵太空弹将会入驻阿里未来酒店,每一个酒店的客人都可以选择是否需要天猫精灵太空弹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可提供一切酒店相关的服务。王群举例称:酒店的客人可通过天猫精灵语音控制酒店房间内的灯光、空调、电视机、窗帘等设备,可以帮助直接呼叫酒店的餐饮、清扫等客房服务,可以随时回答客人对酒店周边的美食、交通、快递服务,帮助设置闹钟叫早、代办事件提醒等,甚至可以按照客人的需求配送餐饮、牙膏牙刷、拖鞋、矿泉水等物品。

    天猫精灵太空梭则比较偏重一些专有服务行业,比如医院。太空梭可配置60个可以弹出的独立药舱,意味着医护人员向病房投放药品的时候可以精准抵达。另外太空梭完全可以作为医务人员的智能好助手,通过手势感应和语音直接进行交流,有效弥补中国医疗人力服务资源不足的现状,为病患者提供更加周到和满意的服务。

    由此来看,在过去14个月中,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战略已经过了三次迭代,从最初的“听和说”,完成了“视觉”和多模态交互,再到“行动”能力,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产品清晰的演进方向和未来形态。天猫精灵太空蛋、太空梭产品并不是主打噱头的产品,而是为重度的服务和人机交互场景而生,意味着从家庭陪伴型机器人走向商务服务型机器人,未来可以覆盖到酒店、机场、医院、商圈等更多应用场景,也会有更多的商务服务型机器人产品开发出来。

    浅雪也对此表示:“我觉得因为AliGenie3.0的到来,意味着可移动的机器人时代真正到来了”。

    阿里巴巴强调的“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有何不同?

    当机器人被赋予了“行动”能力,那么自动驾驶就会沿着技术普及方向上跨进一大步。

    浅雪将自动驾驶汽车同样视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出行机器人”。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的外部道路上,出现了数辆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智慧物流车”,这也是阿里首款支持L4自动驾驶级别的新能源车。

    与Google、百度等其他科技企业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重视“单车智能”不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自动驾驶方案更加强调“车-路-云”三位一体的“车路协同”能力。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介绍称:自动驾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大学就已提出,2004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还拿出100 万美元举办自动驾驶技术挑战赛。但为何经过了几十年还没有看到真正成熟商用的自动驾驶产品出现?最重要的原因是数代人都在专注于单车智能的研发,所谓单车智能就是希望车无所不能,能够具有感知、决策、控制的能力,能够处理路上所有的情况。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经过大量的投入和验证开发了业界领先的单车智能系统,包括全天候、全场景的厘米级定位,也包括了大规模的仿真平台,每天能够运营上万公里的测试和模拟。今天可以自豪的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的车载感知系统是业界一流的感知系统。

    但自动驾驶目前还是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成本,为了让车智能,必须配置非常好的传感器和单元,甚至会高于汽车本身的成本。目前每辆支持L4级自动驾驶汽车平均价格是20万美元,所以短时间内不可能普及。另一个难题是,即使做到了业界一流的感知系统,并基于这些先进的模块开发了整套的自动驾驶系统,但实际情况是“越测试越恐慌”。因为会发现太多的情况无法解决:比如感知盲区,平面道路上如果有其他车辆和障碍物,就会因视觉限制存在必然的盲区,在超车、建筑物拐角处拐弯、行人在其他车辆之前横穿马路等场景中就会造成现实的安全隐患;汽车的感知限制问题,目前最好的雷达感知距离是数十米,如果车速快一些,就很可能会因刹车来不及而发生追尾风险;再比如单车智能目前都是亚米级的高精度地图,但实时更新也是大问题,不可能让地图采集车天天在同一路段来回跑。

    王刚表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此提供了更好的方案:首先是推出了新一代传感器融合方案,把创新传感器的融合提到了前面,通过神经网络加速激光雷达、高清摄像机、毫米波雷达等整个感知能力的提升相比传统方案80.2%的感知识别率,大幅提升至93.5%。但自动驾驶涉及到最核心的安全问题,93.5%对于出现用户来说还是不够安全,依然无法接受。所以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更加重要的创新:“车路协同”的智能系统,这个方案具有非常明显的三个优势:第一,“车路协同”的感知基站布设比较高,视野高,路上没有四角,它可以看到障碍物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相比单车智能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第二,道路上布设的传感器是静止,可以精准识别和预判路上道路与周边发生的事情;第三,感知基站不是独立的,而是互联互通,基于这样的感知网络可以让车做到超视距感知,相当于给自动驾驶车辆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王刚举例称,在道路实际测试中,“单车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在3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如果马路前方突然冲出一个行人,100%会撞伤,但有了感知基站的帮助,可以提前监测和预判这个人的行动轨迹,可以实现100%的成功避让率,充分证明了协同智能的先进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现场,杭州市经信委、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共同向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颁发两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号牌”(即自动驾驶测试号牌),“浙A4390试”“浙A4391试”。据了解,首个具备“车-路-云”三位一体的“车路协同”能力的测试路段已在杭州市人工智能小镇开通。同时,浙江正在规划的第一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公路:规划全长16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这也将是国内首条智慧高速公路。

    浅雪对《壹观察》强调称:感知基站的铺设不仅适用于自动驾驶,也可以提升现在有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同时不需增加很高的成本,这也是一种智能道路交通的“共享经济”,预计未来可以大大降低自动驾驶和智能物流车的成本,推动智能交通的普及。在峰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宣布与交通部的公路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和加速“车路协同”技术和方案的落地。

    浅雪的新目标:机器人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

    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让人类面对新技术革命之时充满了无数想象力。但就如工业时代的蒸汽机、信息时代的软件与互联网一样,每个时代都会有核心的技术驱动力量和基础设施。

    浅雪在“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的一句讲话令在场嘉宾和媒体印象深刻:“未来商业神经网络由大脑、神经中枢、神经元组成,AliGenie等系统是大脑,国家智能骨干物流网、IoT、智联网等是神经中枢,天猫精灵等人工智能软硬体是神经元,我们认为三者形成的神经网络可以构建未来新的商业基础设施。”

    实际上,无论是万物互联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生产力一定都会被更多机器人所解放,人类与机器人注定会密不可分。就像马云同期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阐述的理念:“过去我们把人当成机器,未来我们会把机器当成人类来使用”。

    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第一台陪伴型机器人“天猫精灵X1”,到推出服务型机器“天猫精灵太空蛋”和“太空梭”,再到出行机器人“智慧物流车”来看,就是这种理念的契合与梦想的延伸。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