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net微网:O2O是伪命题?众多大佬为何仍执意要走!

  •   2015-08-17/16:07
  • 曾几何时“O2O模式”为电商业界所风靡的焦点,现今却出现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音。甚至认为O2O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但为何商界大佬却还在向其看齐?  

     

    在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上传统企业和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先后上演了一番O2O“舌战”交流。一场关乎“坦克插上翅膀未必能飞。”“飞机就是从地上飞上天。”的电商转型大战腾空而起。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其中道理。但小编认为,电商领域是具备无限可能的黑洞。在O2O模式下现实与虚拟的对接恰巧满足了现代消费人群的需求。在需求大、销路宽的现今,“O2O模式”其实就是把利剑,其作用能否发挥在于持剑之人的眼光。

    如当初马云看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道理,现今的“O2O模式”拓宽了商家的销路,满足了“懒人经济”下的消费需求。如果不去做何来伪命题之说?

    据悉,一直力推O2O模式的苏宁云商惊现硕果。截止2015年半年度的报表统计,公司内部营业收入高达入630.83亿元,同比增长23.32%,净利润更同比增长了145.73%。通过报表更凸显O2O为苏宁的收益带来重要作用,为企业持续发展开拓出新的经营途径。  

     

    近日,阿里更是与苏宁达成合作。这场马云和张近东之间的握手仪式,其中的奥妙和马云所看准的,难不成不是O2O给苏宁带来的市场价值?

    如今的“O2O模式”,其准确的定义应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就是如今大众所推崇的“互联网+”。在“O2O模式”下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局面,给商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握住商机,看清“O2O模式”的商家,才有获胜的先机。

    通过苏宁云商等多家大佬级企业对O2O的重视,引起了小编对其浓厚的兴趣,为此做了一回深入了解。

    1. 提供最便捷的消费形势。现今消费者在注重商品质量外,更加注重于企业服务品质。苏宁采用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相结合的形势,给予快节奏生活人群购物的便利。消费者无需在忙碌的时间里挤出时间去门店购买物品。不必再为去门店而花上半小时找个车位。现在只需要轻松一击,货到上门!

    2. 满足最优质的线下体验。互联网消费的最大弊端在于商品的货不对版,及售后服务不到位。苏宁采用门店体验模式,满足了那些殚精竭虑的消费者。通过线下门店商品体验,寻找合适的、性价比高的物品,再通过企业商城,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线上购买。同时保证在万一情况下,退货和保修服务都能得到第一时间的解决。

    3. 做到最无暇的双向对接。苏宁作为一个大佬企业,其连锁遍布世界各地,数据、会员、订单等大数据的统一是企业向O2O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为此小编进行了调查,发现一家服务商——Micronet微网的“O2O模式”具备通过API接口,将互联网商城与传统企业间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数据统计等进行双整合,商家在后台系统上不需要多次录入,防止了数据的不一致。

    4. 促进最稳定的消费粘性。一般的门店消费,消费者在购买所需商品后对企业的关注度也会持续下降。但通过门店体验,商城下单的做法,商城将获取到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和个人信息,从而定向向消费者第一时间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活动,促发消费者的关注力度和消费欲望,提升商城的流量。

    5. 节省最高额的物流支出。互联网购物的最大支出在于物流配送,苏宁结合了消费者的地区进行自家统一配送方式,节省了与物流商合作的高额支出。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具备自己的配送团队和商品集合场所,这笔开销也是十分庞大。但是,小编再次发现Micronet微网这家服务商所推出的“O2O模式”在配送上还引进了“最近门店发货”和“门店自提”的方式。节省了商家更多的物流支出。  

     

    面度O2O的前景和小编的整合,对于“为何众多大佬为这个“O2O伪命题”而转型、合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清晰。O2O内在所带动的一系列资金链是十分强大的。同时业内许多的服务商业也十分看好这块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该系统模式。

    小编所深入了解的一家服务商——Micronet微网吸引了小编的眼球,该企业竟打造了五网合一的“O2O模式”,将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完美结合。同一个后台化解在大数据下的凌乱,多网销售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经营途径。这种前所未有的突破,是十分难得的。而所谓“O2O是伪命题”只是无稽之谈,只要你是睿智之人这把利剑终是可以挥洒自如!

    若是想进一步详细了解Micronet微网打造的五网合一“O2O模式”,请移步:http://www.micronet.com.cn/O2O.html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