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3日电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向大会提交了两份提案,一是聚焦在科技领域,建议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聚焦在教育领域,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学校教案、试题等教育资源免费上网,推进教育平等。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李彦宏等政协委员现场与会。
李彦宏在会场外遇记者采访。
去年“两会”,李彦宏的“减法提案”曾经引起各界反响,这一次,李彦宏的科技教育提案,又一次的切中了时下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在百年大计中占据本源地位的“教育”。这两个问题,直接关乎的是中国的创新能力,最终影响的是国家综合实力。
鼓励民企进入航天,让技术创新提速
以航天领域来说,技术含量甚高,要想保持在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就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只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家企业,能够从事大型火箭、卫星等航天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一些高校、研究机构、民营企业仅在部分航天元器件、外围产品和小型卫星的研制、生产领域有所涉足。
按照正常的技术创新规律,由一家国企来主导航天产品的生产和技术创新,而无外来的竞争压力,这一领域创新的步伐就很难得到保证,创新步伐比较慢也就不难理解。而对比国外,不少国家的民企均已进入航天产业。比如,美国SpaceX公司、美国轨道科学(OSC)公司、法国阿丽亚娜空间公司(24个股东来自10个欧洲国家)、Sea Launch公司(由美国波音公司、俄国能源公司以及乌克兰SDO Yuzhnoye合股)等。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对民企在航天领域的作为,也给予了不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强对SpaceX等公司的技术指导,通过直接派技术人员和专利转让等方式,帮助其发展和验证关键技术。
以此来说,欧美等国的航天领域,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占据了主体的参与地位,这就为其持续的技术创新奠定了机制基础;而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对民营资本在航空领域的支持力度很大,也为民营企业在此领域的作为准备了物质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说,李彦宏此时建议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正是着眼于增强中国在航天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欧美国家,民营企业已经比较大规模地进入航天领域的时候,中国航天领域依然对民营企业采取封闭的态度,自然不太合适,也不利于锻造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
实际上,不限于航天领域,很多科技领域的创新,中国和美国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正如李彦宏所言,“在计算机,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些领域,美国的创新能力比中国都要强很多。以前中国的发展靠廉价劳动力,靠牺牲环境,未来我还是希望整个中国能够靠技术创新,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以此观之,李彦宏的提案,说的虽然是航天领域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将此的借鉴价值,推而广之到更为宽广的科技创新领域。
推进教育平等,提高中国创新能力
而一个国家要想永葆技术创新的活力,教育就成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正如李彦宏所言,“如果偏远地区的有天资又勤奋的孩子能获得好的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话,这对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对整个中国竞争力的提升都是有好处的。”这或许是李彦宏此次提案主要想达到的目标,也是出发点之一。
如李彦宏所言,“这个提案跟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同时也跟与互联网有关系。”他说,自己中学读书时在山西阳泉一中,“是当时全省五所改革试点中学之一,在山西是很好的学校”,但多年后,他从美国回来后再回家乡看,却感觉母校的实力比以前弱了。“我问当地的亲友为什么,说现在稍微有点门路的人就会把孩子送到太原,不在阳泉读了,而太原好的学校也能把阳泉好的老师挖过去,这样,好学校越来越向大中城市集中,相对偏远一点的学校的实力就在下降。”李彦宏说,“家庭条件好、有门路的人可以跟着去,但对于那些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能获得的教育条件就比以前更差了,这是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李彦宏还表示,“教育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学校间分布不均衡,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学具备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质量、升学率等方面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学校。政府应采用更积极的政策、技术手段,改变这种局面。”所以,李彦宏提议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学校教案、试题等教育资源免费上网,推进教育平等。同时,李彦宏也坦言,这一提案的实施将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整体来看,携带科技和教育两份提案而来的李彦宏,是在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产业领域。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两会”召开的十多天时间,希望更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能够像李彦宏一样,给我们带来更多精辟而务实的建言。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