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 互联网原创女装领航者

  • 来源: IT专家网   2013-11-21/10:10
  • 棉麻艺术家茵曼在2013年天猫双十一中表现骄人:当日旗舰店访问人数达514. 8万人次、创下1.2亿元销售额、名列淘宝女装第一名。相比去年单日7000万的成交额,增长了58%;而手机客户端实现销售额1770万,占比14.7%。茵曼又一次创造了互联网原创女装的奇迹。

      五年,从棉麻艺术家到天猫“女王”

    从棉麻艺术家到天猫销售女王,茵曼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五年,茵曼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淘品牌,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淘品牌女王。很多人都想知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对此,茵曼董事长助理徐显灵坦言:“成功没有秘诀。”在他看来,茵曼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当众多互联网商家还只是把双十一当作一个普通的促销节点,茵曼早已经开始网络营销的深入探索。除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外,徐显灵还总结了成功的三因素:默契的团队、准确的品牌定位和完善的产业链。

    image001

      团队协作,造就品牌神话

    从2010年到现在,茵曼参与“双十一”已经整整四年了,茵曼双十一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可谓是身经百战的“勇士”,经验丰富、默契十足。据茵曼现场的员工介绍,茵曼备战历程从去年双十一结束时就已开始,从分析数据到制定营销方案,再到最终实施,整个“拉锯战”持续了一年多。

    为了备战今年的双十一,整个团队绞尽脑汁、推陈出新,做了大量的预热工作。当“茵曼放鸽子”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时,人们以为茵曼要退出双十一了,12日茵曼“放鸽子”互动游戏粉墨登场。在微博、微信的发酵下,加之主流媒体的报道,参与游戏互动的顾客达到50多万。

    另外,茵曼双十一团队还策划了诸如“麻花辫”、“光复单身”等网络热门话题,让百万网友认识茵曼,了解 “慢生活”的品牌主张,一时间消费者热度空前。因此,相比往年,今年的双十一大促似乎更加稳健、得心应手。

      准确的品牌定位,锁定消费人群

    作为“棉麻艺术家”的茵曼,品牌服饰面料多以的棉和麻为主,舒适度高又容易清洗,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向往原生态“慢生活”的绿色消费观念。同时,凭借其“棉麻文艺风”的服装设计风格,使得茵曼这个淘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崇尚个性、热爱时尚的都市白领。

    2011年2月,茵曼模特造型“麻花辫”正式发布,并先后推出了品牌表情、茵曼字体等茵曼品牌视觉形象,成为行业首创。茵曼品牌造型标识化、品牌形象视觉标准化的表现方式,也成为了茵曼品牌向标准化升级的标志性战略举措。

      健康完善的品牌生态链,合作伙伴的支持

    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此前茵曼品牌创始人兼CEO方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茵曼走到今天与公司15年来在供应链的沉淀分不开。方建华坦言,今年的双十一,茵曼有一半的精力投入在供应链上。从产品备货到信息系统升级,到物流运输再到售后,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产品上,茵曼为双十一专供了很多新款、特色款,让消费者买得开心,穿的舒心,在购物的同时,感受“慢生活”的品牌文化;在信息系统上,茵曼采用百胜软件最新的E3系统,并在双十一之前进行了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和业务流程;在物流上,茵曼提前把双十一商品储存到顾客比较集中的城市,并在杭州设立分仓。提高物流和配送的效率,缓解大促时物流堵塞的压力;在服务上,双十一当天茵曼启用了100个坐席的800电话,直接解答顾客在购买产品时的疑虑,提升客户体验,把服务做的更专业。

    image002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其他商家,茵曼更注重数据分析。通过对电商后台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商家准确定位消费人群,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营销方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了客户的消费需求信息,就知道哪些产品比较受欢迎,哪些产品需要淘汰,在款式选择、备货上有清晰准确的把控。这对于像双十一这样重大购物节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方建华表示,数据的力量在于对库存控制的优势。由于能够直接看到以往消费数据和“购物车”情况并进行合理分析预判,比传统渠道更加透明,能够有准备地备货和有效控制库存成了电商的一大优势。去年茵曼销售了185万余件服装,年终盘点库存不到15万件,库存率不到8%。

    今年双十一大促活动,对于茵曼来说是重大突破,也是一次考验。从整个品牌产品的定位、顾客群体的把握、到营销能力的提升,都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也得到消费者的肯定。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不仅是茵曼,我们期待整个淘品牌行业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