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线电影逐步崛起 在家看电影成用户新习惯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3-11-01/15:27
  • 近期,在艾瑞公布的新一期iVideoTracker数据中,在线电影的快速崛起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十一期间(9月30至10月6日),乐视网电影频道用户覆盖排名行业第一,覆盖人数突破1980万人。从网络热播影片TOP10数据来看,艾瑞当周电影TOP10排名中,乐视网覆盖其中8部影片,在媒体影片排行TOP10中,乐视也有5部影片入榜,其中三部乐视网独家发布影片覆盖人数均达百万左右。通过在全网热播电影及网络独播精品影片层面双向发力,乐视网电影频道用户覆盖成功跻身行业第一。

    在线电影快速崛起的今天,新媒体对于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改变有目共睹。传统院线与新媒体电影播出平台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化?这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原因?

    在线电影崛起的背后因素

    0(1)(1)(1)

    图示:艾瑞iVideoTracker在线视频媒体电影频道一周覆盖人数排名(2013.09.30—2013.10.06),乐视排名第一位

    从艾瑞的新一组阶段性(09.30—10.06)监测数据来看,乐视网电影频道用户覆盖排名行业第一,覆盖人数突破1980万人。乐视网通过在全网热播电影及网络独播精品影片层面双向发力,成功助力乐视网电影频道跻身行业第一。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在线观影人数的不断增加,主流用户年龄层面也在进一步拓宽。相较于传统院线,主流观众平均年龄依旧停留在30岁以下,以都市白领、学生等年轻人为主。随着内容不断丰富,视频网站的用户年龄层面正在日益丰富,更多中、老年人纷纷加入在线观影的行列,使得在线电影的影响力正在横向展开。新媒体在线电影因更加方便的观看方式、更多的内容选择、更多年龄层群体覆盖,开始逐渐崛起。由此产生的新文化现象也值得剖析——

    能够在传统院线创造销售佳绩的作品,均是在播放档期内主打的一或两部重点影片,这些影片多是明星云集、效果出众的大手笔制作。而同档期上映的小成本、文艺类影片往往不受观众的青睐,“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便屡屡上演。这皆是因为在传统院线观影受到时间、地理位置、门票价格等因素限制,多数观众往往只选择一部热点影片进行观影,很少有人选择在电影院内连续观看多部影片。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差异,在线电影获得了崛起的良机。而像乐视网这样的视频网站,在热播电影和独播精品大片双向发力,也因此逐渐夯实了新媒体电影播出平台dian的地位。

    各年龄层的网友不必走出家门,只要鼠标一点,便可用超低的价格观看到热门影片。选择在一个休息日内观看多部影片来“过瘾”,也已经成为大部分网友的习惯行为。更重要的是,线上影院摆脱了传统电影上映档期的束缚,可随时观看在传统院线上映时错过的作品。而低价甚至免费的观影价格,也成为小成本、文艺类电影有了更多的受众。

    此外,在观看方式上,网友不仅可以通过乐视PC端、移动端观看,还可以通过乐视推出的超级电视感受——大屏看大片带来了极致的观看体验。

    整合营销助力新媒体在线电影

    面对崛起的新趋势,新媒体在线电影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视频网站各显奇能,在广告营销层面纷纷发力。优土、搜狐等横向采用合作形式整合资源,有着中国第一长视频网站的乐视网另辟蹊径,纵向差异化整合营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乐视网VIP两周年活动中,不仅有“超级电视搬回家”抽奖、“充值乐点”折上折、“限量季卡、年卡”秒杀、“季卡以上买一送一,买包年送包年”买赠等一系列全方位、大力度的会员活动,更有之前国庆节期间推出的——“赵奕欢陪你度国庆“这样全新的联合营销方式。推荐精彩大片伴随有奖答谢,视觉盛宴加上奖品的诱惑,可谓双重惊喜。这种差异化的整合营销,回馈了用户,吸引新会员的加入,促进了在线电影的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活动期间乐视网电影频道每天至少增加了150万次以上的流量。此外,乐视网通过精品内容战略,汇聚了各路的优质大片,如《小时代》、《激战》、《一夜惊喜》等。可以看到,精品大片播放热度的一直在延续,“内容+差异化营销”双剑合璧,为整合营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竞争中,在线电影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均远远超过了传统院线。由于在线电影多是构建在视频网站之上,原有平台的影响力足以构成公众化媒体效应。借助自身优势资源,结合新媒体营销手段,在线电影用户人群正在高速增长。而在营销层面,仅仅依靠大片上映来做文章的传统院线,对于新观众的吸引力正在慢慢的下降。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